為了大力弘揚“三大精神”,為奮進新征程注入強大精神動力,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6月20日,黃陂區(qū)文聯(lián)及木蘭文化研究會組織會員前往長軒嶺街十棵松老橋、姚集街姚家大灣周恩來渡河紀念碑、大悟縣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開展“紀念中原突圍79周年”活動,追尋先輩足跡,賡續(xù)紅色血脈。中共黃陂區(qū)委宣傳部二級調研員任永華,區(qū)文聯(lián)主席任茂華,副主席李霖、杜有源、陳斌,木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胡培青、潘茂友及骨干會員參加活動。
第一站 十棵松村十棵松河老橋
在十棵松村十棵松河老橋,長軒嶺街道文化站站長彭鵬為大家介紹1946年5月,周恩來副主席赴宣化店談判蹚水過河的歷史往事。
第二站 姚集街姚集村姚家大灣周恩來渡河紀念碑
在姚集街姚集村姚家大灣周恩來渡河紀念碑,潘茂友為大家講述周恩來住宿雷祖銘家及第二天過姚蔡河情形。
聆聽紅色故事 追憶崢嶸歲月

1946年5月6日,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會同美方代表白魯?shù)?、蔣方代表王天鳴,組成三人軍事小組,從武漢驅車北上,前往宣化店進行談判。當車隊行至黃陂長軒嶺的十棵松河時,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橫亙在他們面前。連日的暴雨使得山洪暴發(fā),原本平靜的小河瞬間變成洶涌的洪流,道路被無情阻斷。周恩來等人乘坐的四輛吉普車,因車身低矮、車輪較小,被1米多深的河水阻隔在了南岸。情況萬分緊急,談判時間緊迫,不容有絲毫耽擱。周恩來當機立斷,動員和組織群眾抬車過河。

據(jù)當年親歷者陳文清老人回憶,時年22歲的他從村里喊來了王先洲、陳裕學、陳裕喜等20多個20歲左右的青年人,一同幫忙背人抬車過河。王先洲第一個將蔣方代表王天鳴背過了河。陳文清轉而向周恩來提議背他過河,卻被周恩來微笑著婉拒:“謝謝你,不要你們背?!?周恩來選擇自己趟水過河,展現(xiàn)出共產(chǎn)黨人不畏艱難的堅毅品質。隨后,陳裕學、陳裕喜等人先后將美方代表白魯?shù)碌热吮尺^了河。最終,在周恩來的指揮下,眾人齊心協(xié)力將四輛吉普車抬到了河對岸。周恩來還不忘關心村民們的腳是否被河石劃傷,一一與他們握手致謝,車開動后,仍揮手告別。這一幕,充分彰顯了共產(chǎn)黨人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。

歷經(jīng)兩天半的艱難跋涉,5月8日,周恩來一行終于抵達宣化店。在宣化店,他憑借著堅定的立場和卓越的智慧,在談判桌上據(jù)理力爭,同時精心部署中原突圍的相關事宜。5月10日,在漢口,周恩來與國民黨、美國代表達成了《漢口協(xié)議》。該協(xié)議規(guī)定立即制止中原軍事沖突,為中原部隊的突圍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。
這次談判意義非凡,讓我黨在政治上、軍事上始終占據(jù)主動地位。周恩來親臨宣化店,慰問中原部隊指戰(zhàn)員,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,為后來的中原突圍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。
偉大的歷史鑄就偉大的精神!
中原突圍戰(zhàn)役及其前后的偉大歷史實踐,孕育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中原突圍精神。它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,發(fā)揚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各個革命時期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作風,它是偉大建黨精神在大別山地區(qū)生動實踐、是大別山精神在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中原突圍精神具體表現(xiàn)在五個方面:
——為徹底的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而戰(zhàn)的愛國主義精神;
-——堅決服從全局、不惜犧牲局部的顧全大局精神;
——頑強進取、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;
——互相支持、互相配合的團結協(xié)作精神;
——善于結合實際、勇于開辟新路的科學創(chuàng)造精神。
第三站 大悟縣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

在大悟縣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參觀后,會員們紛紛表示要追尋先輩足跡,賡續(xù)紅色血脈。牢記總書記考察湖北時的講話:要“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、抗洪精神、抗疫精神,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。我們要以“三大精神”為帆、以使命為舵,在時代的浪潮中劈波斬浪,書寫屬于英雄城市的嶄新篇章!
主辦單位: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(lián)合會 技術支持:荊楚網(wǎng)
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(qū)東湖路翠柳街一號
聯(lián)系電話:027-68880703 留言信箱:[email protected] 郵政郵編:430071
鄂公網(wǎng)安備 42010602002566號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6-30 來源:黃陂區(qū)文聯(lián) 作者:文/ 楊利元 圖/李霖
為了大力弘揚“三大精神”,為奮進新征程注入強大精神動力,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6月20日,黃陂區(qū)文聯(lián)及木蘭文化研究會組織會員前往長軒嶺街十棵松老橋、姚集街姚家大灣周恩來渡河紀念碑、大悟縣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開展“紀念中原突圍79周年”活動,追尋先輩足跡,賡續(xù)紅色血脈。中共黃陂區(qū)委宣傳部二級調研員任永華,區(qū)文聯(lián)主席任茂華,副主席李霖、杜有源、陳斌,木蘭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胡培青、潘茂友及骨干會員參加活動。
第一站 十棵松村十棵松河老橋
在十棵松村十棵松河老橋,長軒嶺街道文化站站長彭鵬為大家介紹1946年5月,周恩來副主席赴宣化店談判蹚水過河的歷史往事。
第二站 姚集街姚集村姚家大灣周恩來渡河紀念碑
在姚集街姚集村姚家大灣周恩來渡河紀念碑,潘茂友為大家講述周恩來住宿雷祖銘家及第二天過姚蔡河情形。
聆聽紅色故事 追憶崢嶸歲月

1946年5月6日,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會同美方代表白魯?shù)?、蔣方代表王天鳴,組成三人軍事小組,從武漢驅車北上,前往宣化店進行談判。當車隊行至黃陂長軒嶺的十棵松河時,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橫亙在他們面前。連日的暴雨使得山洪暴發(fā),原本平靜的小河瞬間變成洶涌的洪流,道路被無情阻斷。周恩來等人乘坐的四輛吉普車,因車身低矮、車輪較小,被1米多深的河水阻隔在了南岸。情況萬分緊急,談判時間緊迫,不容有絲毫耽擱。周恩來當機立斷,動員和組織群眾抬車過河。

據(jù)當年親歷者陳文清老人回憶,時年22歲的他從村里喊來了王先洲、陳裕學、陳裕喜等20多個20歲左右的青年人,一同幫忙背人抬車過河。王先洲第一個將蔣方代表王天鳴背過了河。陳文清轉而向周恩來提議背他過河,卻被周恩來微笑著婉拒:“謝謝你,不要你們背?!?周恩來選擇自己趟水過河,展現(xiàn)出共產(chǎn)黨人不畏艱難的堅毅品質。隨后,陳裕學、陳裕喜等人先后將美方代表白魯?shù)碌热吮尺^了河。最終,在周恩來的指揮下,眾人齊心協(xié)力將四輛吉普車抬到了河對岸。周恩來還不忘關心村民們的腳是否被河石劃傷,一一與他們握手致謝,車開動后,仍揮手告別。這一幕,充分彰顯了共產(chǎn)黨人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。

歷經(jīng)兩天半的艱難跋涉,5月8日,周恩來一行終于抵達宣化店。在宣化店,他憑借著堅定的立場和卓越的智慧,在談判桌上據(jù)理力爭,同時精心部署中原突圍的相關事宜。5月10日,在漢口,周恩來與國民黨、美國代表達成了《漢口協(xié)議》。該協(xié)議規(guī)定立即制止中原軍事沖突,為中原部隊的突圍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。
這次談判意義非凡,讓我黨在政治上、軍事上始終占據(jù)主動地位。周恩來親臨宣化店,慰問中原部隊指戰(zhàn)員,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,為后來的中原突圍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。
偉大的歷史鑄就偉大的精神!
中原突圍戰(zhàn)役及其前后的偉大歷史實踐,孕育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中原突圍精神。它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,發(fā)揚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各個革命時期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和作風,它是偉大建黨精神在大別山地區(qū)生動實踐、是大別山精神在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中原突圍精神具體表現(xiàn)在五個方面:
——為徹底的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而戰(zhàn)的愛國主義精神;
-——堅決服從全局、不惜犧牲局部的顧全大局精神;
——頑強進取、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;
——互相支持、互相配合的團結協(xié)作精神;
——善于結合實際、勇于開辟新路的科學創(chuàng)造精神。
第三站 大悟縣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

在大悟縣宣化店中原突圍紀念館參觀后,會員們紛紛表示要追尋先輩足跡,賡續(xù)紅色血脈。牢記總書記考察湖北時的講話:要“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、抗洪精神、抗疫精神,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。我們要以“三大精神”為帆、以使命為舵,在時代的浪潮中劈波斬浪,書寫屬于英雄城市的嶄新篇章!
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(lián)合會
技術支持:荊楚網(wǎng)
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(qū)東湖路翠柳街一號 郵政郵編:430071
聯(lián)系電話:027-68880703 留言信箱:[email protected]
鄂ICP備12015471號-2